3月31日,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教育专题硕士生研讨课程在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热烈展开。在90分钟的时间里,三位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向大家分享专业书籍内容,由该校姜蕾、郑艳和岳冰三位音乐理论系教授给予点评。因为疫情原因,活动采取腾讯会议线上进行,众多对此专题感兴趣的同学加入了线上课堂。 研二学生周宇成的“音乐教育课程论”专题研讨,与大家分享《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第7版)》一书。这本书分为课程基础、课程原理和课程问题三个模块,涉猎齐全。课程基础模块详细探讨了哲学基础、历史基础、心理学基础和社会学基础;课程原理部分按照课程产生的步骤分为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估四个单元;课程问题模块,作者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以芬兰、澳大利亚、中国、巴西和南非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为例,分析它们的课程与教育情况,并总结出不同特征,为教育改革方向提供参考。 研一学生曲厚桦基于郁振华教授所著的《人类知识的默会维度》,按照书中所述的维特根斯坦式进路的解释和波兰尼的解释两方面,结合音乐学习和音乐聆听对“默会知识”这一哲学概念进行了探讨例证。对于默会知识和聆听之间的关系,曲厚桦提出,聆听音乐可以帮助提高聆听者的音乐素养,在聆听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演奏者试图传递给聆听者相关的默会知识;在这样的聆听过程中,对默会知识的积累会帮助聆听者增加对相关明述知识的理解力,带来对明述知识的创新。 研一学生刘春洋分析了《回归艺术本身:艺术教育的影响力》这本书。此书采用直观具体的目录、相关的实证分析和REAP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考察了多元艺术教育、音乐教育、视觉艺术教育、戏剧教育、舞蹈教育对认知的影响。并进一步将主题拓宽,考察了艺术教育对创造力、主动性、社交技能、脑力开发等非认知方面的影响。尽管这本书里对创造力、脑力开发、社交技能影响和非艺术学科的影响证据不足,但是不可否认艺术教育对我们艺术思维习惯的获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线上研究生研讨课师生互动频繁,三位同学的分享富有逻辑、演讲精彩。三位教授对同学们的分析、研讨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给出详细的指导建议,令同学们收获满满,他们的后续研究指点了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