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卑的迹象,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3个阶段不要错过 网易     2022-09-16 21:58    

有一回,小孩在幼儿园门前磨蹭,不肯进去,低声问:「妈,我是不是傻?」我一愣,不明白他的意思,不过还是安慰了他几句,就带着他走了进去。 后来听老师说,现在的老师教孩子独立吃饭、上厕所、睡觉等,有的还会竞赛。我的小孩在班级中稍微矮一点,自我照顾的能力比较弱,常常表现得很糟糕,而且很迟钝。于是,他就不开心了,不想和小孩子们一起玩耍,也不想去幼儿园。 这孩子,竟然是因为自卑! 一个三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自卑?阿德勒的观点是:人的一生都是低人一等的。当一个儿童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不足(能力、外貌、物质等)时,就会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 有的孩子看上去很普通,其实很难被父母察觉。如果您的孩子有10个症状,那就是他缺乏自信,这就是他太自卑了: 1.不愿接受挑战,不愿多做努力,经常在问题面前畏缩。 2.在游戏中失败,例如在即将失去的时候,就会欺骗或者说谎。 3.一旦受到挫折,他就会立刻认输,然后找借口离开。 4.特别注意和敏感地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5.不爱社交,不愿意和朋友们一起玩耍,不参加集体活动。 6.常常用“我很笨”、“我很丑”、“没有人爱我”这样的负面评价。 7.明明没有做好,却故意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8.情绪波动很大,容易沮丧、悲伤、哭泣、愤怒等,也有可能是异常沉默的。 9.总是找理由,将一切都推到外在的因素上,例如:走路时会摔倒,会说地面很不平整,会说老师有问题。 10.自我控制、不讲理或坚持自己的观点,但这不是力量的体现,而是一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挫败感和无能为力的感觉。 与自尊相反的是自信,它能使儿童拥有坚强的内在力量,愿意和有信心去尝试和挑战新的东西。就算遭遇了挫折,也不会轻易认输,就算输了,也会有勇气去面对。 培养一个孩子的自卑感,培养他的自信心,培养他的人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0-1周岁 这个时期的婴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让他们有安全感。这一点主要来自下列方面: 父母细心细心地照料他; ◆当孩子哭泣(表示有需要),要及时做出反应; ◆要有充足的时间和宝宝交流,多和宝宝说话,微笑,抚摸,等等; ◆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感到他们对你的爱是恒久不变的,而且你会觉得你值得你去爱。 1-3岁年龄段 婴儿在此期间,自觉发展,逐步步入有序的敏感时期,有了权利意识。这时,他们的安全感和信心来源于思想被认同、秩序要求得到满足、物品所有权得到了尊重。父母要注意的事情有: ◆让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他们总是说“不”,那就轻描淡写。 在有限的时间里,他可以自己决定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 ◆在控制的情况下,让他们去探索,去发掘更多的新东西。 ◆教给小孩一些基本的规矩,只要他们遵守了,就会得到认同,比如排队等候,玩具轮流玩等等。 ◆关于“无理”的儿童,只要保证安全,不违背原则,就尽量满足。 ◆要经常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遇到不能处理的场合,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和鼓励。 3-5岁 这个年纪的小孩,总是对自己充满了“盲目”的信心,常常会问:“我很强吗?”“我最快”、“我最大”…… ◆让孩子多干点家务活,多学点生活技巧。 ◆要对你的孩子感兴趣,和他一起去做这些事。 ◆根据客观事实给予儿童真实的反馈,缺乏信心的支持,常常会站的愈高,跌倒愈痛。 ◆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参加团体活动,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协作,培养技能和自信应付各种社会环境。 ◆确认儿童行为的进程,而不是其结果。就像一个孩子得奖,并不是因为他获得了一等奖,而是因为他愿意去尝试,去争取。 ◆让孩子明白,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一上来就问结果,而是问:“你有没有尽力?” 家长的陪伴,是对子女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也是让子女成长的“捷径”。儿童的自卑感和自信心,除了先天的原因外,更多地受家长的影响。 陪伴着孩子长大,是一段温馨的旅途,它将决定一个孩子一生的色彩,是光明还是黑暗。不过,长久的陪伴恐怕很难达成。我们一贯主张优质的陪伴,让儿童的心灵充满,让他们的成长不会留下遗憾。 儿童的内心,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模式,他们的世界观,他们的行为。所以,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孩子,他的自信心和自卑?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一点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