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教授:关键时期,孩子需要怎样的关键教育? ZAKER     2022-09-16 21:55    

现代教育让孩子和家长都很焦虑 现在的孩子 3 岁开始上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美育、智育一起上,孩子却越来越不快乐。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焦虑现象。 美国公众教育委员会主席、耶鲁大学客座教授伊丽莎白 · 比文表示,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存在,在世界各国都存在。如何让孩子像个孩子、让他们自由成长正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在第 11 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暨应用心理学高峰论坛上,比文说出了不少中美家长都有的焦虑,比如美国家长也希望孩子上常春藤名校、也希望孩子多才多艺。她认为,现代教育让无论小孩还是家长都有很大压力。在这过程中,孩子内在的发展动力被泯灭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如今的孩子物质生活比前代人更丰富,却越来越不容易快乐。比文认为,这是因为孩子们成长的过程被人为加快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好的时代,信息更发达,孩子接受新事物更多,但另一方面家长的压力更大,留给孩子的时间更少,孩子很多时候是被撕裂成长、被迫接受各种新事物。" 教育在于支持孩子由内向外地自由发展 近年来,西方各种教育理念进入中国,让中国家长开阔眼界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到焦虑。比文说,这种情况在美国也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也会存在矛盾。实际上无论什么教育理论到一个地方都要与当地实际相结合,说到底在于能否支持孩子由内向外地自由发展。 " 孩子就像一棵树,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有足够的养分,支撑他们在大地上立足。不要对他过度施压,否则容易断掉。" 比文不赞成那些把孩子送入国际学校接受全英文课程学习进而送出国的做法,也不赞成让孩子三岁就学英语。她认为,学好母语更重要,母语是孩子了解所处的社会、历史、地理、文化,进而建立起与社会联系、获得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孩子 7 岁后再学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为好,学习一种看世界的方法,也可以通过音乐、诗歌、戏剧等多种方式进行。" 孩子成长关键阶段给予关键支持 比文做了 30 多年整合教育推广和研究。她以在美国和世界若干实践为例指出,整合教育的核心不是孩子要上多好的名校,而是这些孩子有能力、有热情和一生都过得很快乐。 "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人的大脑到 28 岁才停止发育,因此未来的教育将基于脑科学的研究进行。" 比文说,无论什么时代,孩子都需要关怀、安全感、创造力、运动、自然,这是孩子健康的前提。 而这些基本原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我们鼓励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给孩子真正需要的指导和支持,而不是根据成年人的意愿或社会文化的压力揠苗助长。" " 孩子时刻都在改变,我们要确保每个环节都强而稳固。这样当我们进入下一个阶段、再下一个阶段时,孩子才有一个坚实的底基。他们也可以从前一个阶段汲取能量,去向下一个阶段。" 伊丽莎白 · 比文 美国公众教育委员会主席 耶鲁大学客座教授 美国加州整合学院教育学博士 美国加州整合学院副院长 伊丽莎白 · 比文教授,带你解决: 孩子成长关键阶段的十个关键挑战: 挑战一:怎样才能拥有足够的时间,平衡工作、家庭、孩子和自己的时间安排。 挑战二:怎样建立有效的纪律、管理和生活节奏,不必纠结争吵,达到满意效果。 挑战三:怎样在日渐复杂的社会中,发展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并确保他们的安全。 挑战四:怎样在我们的经济负担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也给自己最好的。 挑战五:隔代教育、与学校关系,怎么通过孩子的各种生活圈,使孩子和我们自己拥有支持和帮助。 挑战六:在学校教育中会面临哪些问题,怎样选择有品质的教育。 挑战七:在现代社会中,怎样定制期望,使孩子足够奋进,有可以减轻他们的压力。 挑战八:怎样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同时,又可以避免争斗,与孩子愉快的相处。 挑战九:消费型社会里,怎样做出有利孩子和谐、健康的选择,同时也使自己更为平静。 挑战十:科技产品时代,怎样掌控大局、营造空间,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平衡。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一点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