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孩子的“心理咨询师 学员分享笔记(一) 我想象中的课程是老师分析孩子的行为的背后逻辑和父母如何应对的实操,我多少还是会抱着一种幻想——老师教一些办法我学了能马上用起来改变家庭和孩子。 办法学了吗?其实之前肯定都有学到,但对于我而言,就像仲瑶老师曾经说过的“魂道术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会了方法,内心的纠结没有放下,很难用好。就像董宇辉语录“退一步海阔天空凭啥我退,忍一时风平浪静凭啥我忍”。面对一个处处苛责的孩子父亲,还要做到处处认同接纳,觉得自己过于憋屈,人要是丧失了自我,对自己太不公平了。这个时候学方法是没有用的,因为我心里不接纳,那些比较唯心的类似臣服之类的说法很难说服自己。 区分认同与接纳 这个时候理论的强大和必要性就展现出来了。这次课程上最大的收获就是怎么理解不认同的接纳。 仲瑶老师这次课上把背后逻辑说明白了,当我看到这个人的言行是由于他的身体体质和心理状况,从小成长的环境,父母的管教,职业的要求,生活坎坷的经历,周遭的朋友圈,所有的一切造就今天这个人,那从他的角度出发,他的所做所为是一个自然的结果。站在他的角度他的呈现是综合了所有一切的一个自然结果,现在我还是不认同他对我的指责,他的看法他的做法,但是我接纳他,他就是会这样的。 这一点解开了纠结了我许久的困惑,不认同的接纳可以延伸到周围的任何家人,亲戚,朋友甚至陌生人,再看待身边的一切,嗯,心平气和了,再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嗯,很快能放下了。心里的结松开了,理解接纳才是真心实意的。 喜欢孩子的自我 再探讨心理成本的第一条(喜欢孩子的自我)时,我写的是喜欢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他为了满足讨好他人的要求去成为的样子。 我觉得自己的答案没问题,感觉自己也是能做到的,但是当仲瑶老师举了一个反面例子说“现在这样我很心疼”,我突然意识到我也会如此:有时候在手机里翻到以前孩子小时候活泼开朗,操场上驰骋,眼睛亮亮的,笑容灿烂的样子,我心里总是会很难受。很长一段时间我不能在早上傍晚孩子们上下学的时间出门,因为我会想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能出门,拉着窗帘日夜颠倒,我那么渴望他能出来晒晒太阳,吹吹风,操场上跑一跑…很多时候想到这些心里就会很心痛孩子怎么这样了。当他不洗澡不换衣服,头发又油又长,我嘴上尽量屏住不说,心里总是会想去洗个澡呀,这么脏…心里总是会有点焦虑有点嫌弃又有点无可奈何。我想这个时候我无论如何都给不出一张由衷的笑脸的。 这一小段的文字是刚开课的时候我写的心理记录。去年618他要买跑步机,买回来他只用了一次;今年618他要买一个动感单车,买回来了这几天他天天骑一会儿,骑完了一身汗还是没洗澡,不过现在的我能放下洗澡的执念了,能动起来就是很大的进步了,脏就脏吧,臭小子之称总是有由头的。 真诚的回应 另外,在与孩子的交流话题这一块也是困扰我很久的。我的话题孩子不感兴趣,孩子说游戏我听不懂,说一次忘一次,次数多了他知道我是这真的榆木疙瘩不开窍只会肤浅的捧个场就很少讲游戏了。但是老师教我“虽然你说的我不太明白,但是我很高兴你眉飞色舞的样子,我就是喜欢听你说”。这真的是一个大招,不管他说什么我听不懂接不上的话都能套用上,夸的真诚听的舒服! 其它的收获也还有很多,挂一漏万。话说回来,仲瑶老师的课我觉得上一遍还没够,因为有的内容有深度,有的需要反复耳提面命,有的理论还需要再听加深理解,难怪课堂上有复训了三四遍的小伙伴。 有幸和其中一位小伙伴交流过一次 ,这位妈妈让我很感动,今年孩子也顺利参加了高考,祝福他! 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有回报的,在或近或远的将来,让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