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注意力问题列为引起全球儿童学习障碍的首要因素。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的抽样统计表明,在我国的660所大中城市中,75%的儿童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常常出现: 写作业时三心二意、拖拉磨蹭; 听课学习时不专心,成绩较差; 阅读时经常跳漏行,难以理解; 数学解题时不理解,怕推理; 背书时记忆弱、效率低; 从而导致孩子厌学习、不自信; 注意力没有得到训练改善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面临: 工作不专心,易出错; 工作开小差,效率低; 无法主动学习,竞争弱; 事业上的挫败,同样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对生活与感情充满不确定性。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存在专注力不足的现象,城市化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 1、孩子缺乏足够的感统刺激 早期在农村生活的父母一辈,都有这样的童年感受:田里抓蛤蟆、山上抓鸟、村里到处跑,和同伴们玩各种各样的游戏,不知疲倦,天黑累了才回家睡觉...... 实际上这些大范围、大量的运动,很好地刺激了我们的感统发育。在城市生活的孩子,因为环境单一、空间的限制、运动量的减少,对感统发育的刺激也相对减弱。 孩子们每天在百平米的屋子里活动,最远的距离是楼下公园、不远处的商场,出行靠车、最常玩的是手机... 这些单一、小范围的活动,是孩子感统刺激不足的源头,而感统失调,也是孩子专注力不足的其中一项原因。 2、孩子被各种情绪影响 在城市生活的家庭,父母各方面压力大、工作繁忙,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成长,使得亲子关系疏远。“骂、吼”等不当的教养方式,也会让孩子积累焦虑。 当孩子无法管理自我情绪,便无法专心做应做的事情。 城市化,对儿童的成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但不可否认,它也给孩子带来了知识获取的便利性。 一个人从儿童到成人的这个过程,离不开他所处的环境,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分析孩子的成长环境,合理利用、扬长避短,就能让孩子更好、更健康地成长。 3、孩子总是被各种声音包围 城市快速发展,每天数以万计的信息更新和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和认知。 很多家长或老人带养精力不足,经常把孩子扔给“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保姆,生活压力及社交方式的影响下,手机随时会响起…… 孩子的耳朵随时在捕捉其他声音,没多少时间进行自我思考,更不易形成有效的专注力。 4、孩子一直处于密集式关注中 如今,全家人的爱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在孩子想尝试和感受不同事物之前,大家帮他打理好一切。 在孩子想要专注自己喜欢的玩具或游戏时,家长又总是事无巨细地在一旁“关怀备至”——喝点水吧”“吃水果吗”“太脏了,别玩这个了”…… 在这些好意和关注中,孩子的专注力往往也被打得七零八落。 而作为作为一切学习的基础,专注力需要保护,更需要培养。 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正确的带养及成长体验方式,同时在12岁前进行专业的专注力训练来帮助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力,这也是让孩子有所成就、给予孩子真正受益终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