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胆子,掌握好方法,合理疏导 网易     2022-07-20 21:21    

孩子有一种隐藏在本性下的自我保护机制,是好多家长都不知道的,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胆小”。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很奇怪,孩子不怕昆虫小动物,要是一下没看紧就上手了,但面对陌生的面孔,就像如临大敌一样往家长的怀里钻,尤其是不认识的成年男性,好多年幼的孩子看到就哇哇大哭了。 实际上幼崽面对体型上有威胁的成年人,是会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感的,这跟孩子胆子大不大没有关系,是孩子自觉对方会带来危险,于是寻求家长的庇护,这是我们人类祖先从远古时期就刻在DNA里带过来的野生的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在文明社会用不上这份自然的第六感,就会慢慢消退了。这和我们大人偶尔有坏事的预感是一个道理,所以家长只要默默提供安全感就行了。 而当孩子渐渐长大,如果还是过分地怕生,到影响正常的生活入园的话,就要稍微进行一些干预了。首先家长依旧不要当下就强行进行扭转,强迫孩子去面对自己的内心的恐惧,这对于孩子锻炼胆量是没有帮助的,还可能造成心理阴影,变得更加害怕。家长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来逐步改善孩子怕生的性子,比如耐心地带着孩子跟他不认识的亲戚朋友认识打招呼,戒除对方会带来的威胁,孩子就会慢慢放下戒心。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要从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站在他们的视角上看世界,孩子为什么害怕?是不是因为对方做了不好的行为?并且当孩子做了反击或者正义的行为,都要即使引导,赞扬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保护自己的安全。 实际上的训练,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对于玩耍,孩子抵抗的情绪会放到最低,通过日常中的互动,家长带着孩子先从接触同龄人开始,等玩熟了再结交对方的父母、双方的老师等等,等孩子熟悉了正常交往的流程,就可以多带到人群集中的公园、乐园等地,让孩子尝试自己去认识新朋友。 孩子有些害羞,不能代表什么,孩子不是用模具做出来的,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外向活泼就适合每一个孩子,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成为敢于主动的人,而不是把孩子打造得跟别人的孩子一样哦。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一点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