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获评“上海市乡村振兴先进集体”。 近年来,吕巷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绿色田园”建设方面,注重优化品种、提升栽培技术、增加品质改良土壤、规范标准化生产、做大做优农业品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金山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助力成功创建上海市第一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市农业标准化示范镇、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市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示范镇,有效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农业增效。 优化品种,惠农政策促增效 水果产业是吕巷农业的特色亮点,据史料记载,吕巷早在宋代就已有蟠桃种植,是名副其实的“蟠桃之乡”。吕巷立足特色水果产业基础,深耕细作,发展出包括蟠桃、葡萄、蓝莓、哈密瓜、火龙果、草莓、樱桃等在内的35种水果品种。做到了季季有特色,月月有瓜果香。在此基础上,吕巷镇农业农村中心积极引进适宜吕巷气候的优质新品种。在市农科院、区农委的支持指导下,引进了“中蟠11”“瑞蟠13”“金霞”油蟠等13个国内优秀的蟠桃品种。此外,“葡萄大王”卢玉金与市农科院合作研发了“申华”“申爱”等葡萄品种。通过优化品种,吕巷镇蟠桃、葡萄的销售供应期已大大延长,有效促进农业增效。 近两年,受台风影响,蟠桃树受淹后损失较大,严重打击了果农种植的积极性,制约了蟠桃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努力实现蟠桃产业再整装、再出发、再辉煌,稳定蟠桃种植面积,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吕巷镇农业农村中心制定了每株蟠桃苗木补贴8元的惠农补贴政策,累计发放苗木20970株,其中主品种“玉露”蟠桃20000株,“金霞”油蟠、“中蟠11”等品种970株。 助农解困,推动认证促增收 今年,受疫情影响,果农自行采购套袋成了难题。吕巷镇农业农村中心提前预判、助农解困,第一时间联系厂家,秉承既要让农户得到实惠又要确保套袋质量的原则,积极协调、克服困难,3天内摸清各村果农需求数量,2天内完成套袋运输。5月15日,由厂家送至新仓镇与廊下镇廊平公路道口处,组织2辆车和7名志愿者将重量近8吨的套袋卸货装车短驳,当天就把采购的343万多个套袋发放至各村,同时也为全镇农户节约成本超4万元。此举获得了果农们一致的好评和感谢。 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吕巷镇农业农村中心率先推进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目前,全镇有机水果面积占全区总数的77.3%,果品类绿色认证率达54.4%,西甜瓜类绿色认证率达76.8%,沪农安系统覆盖率100%,各项成果均处于全区领先位置,不断推动农业增收。 强化科研,做大品牌促增值 依托“金山味道”区级品牌,吕巷镇农业农村中心积极构建吕巷特色子品牌,推出“幸福吕巷”镇级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目前已有“皇母”“施泉”“圣泉”“保勤”等17个注册商标。为实现全镇农业统一生产、统一销售,中心牵头53家优质合作社成立了上海市金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吕巷分会,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线上线下销售均创佳绩,努力实现品牌增值。 据了解,吕巷镇重点依托“两所三中心”平台(市蟠桃、蓝莓研究所,葡萄、哈密瓜、火龙果研究中心)、引入专业技术人才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比如,蟠桃研究所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与上海市农科院、江苏农科院和郑州果树所等国内多个果树研究所保持紧密联系交流,建立了金山区专家工作站,开展了《玉露蟠桃设施栽培高效管理技术研究》《气调技术在蟠桃中的应用与推广》等多项课题研究,为吕巷镇蟠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加强基层农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对全镇10个村级农副主任、镇农服中心青年人员开展每月一次学习交流会,要求自觉自主学习农业知识,夯实根基。 今年起,蟠桃研究所将开展《蟠桃新品种引进及新型栽培技术的应用研究》,旨在通过蟠桃品种筛选、标准化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技术研究打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的栽培模式,先提质后增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