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高楼镇: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豆双收 中安在线     2022-07-09 22:46    

潼河河畔闻豆香。走进灵璧县康顺种植家庭农场种养的大豆、豆蝉喜获丰收,附近十来位村民忙着采捡豆蝉,外地客商把货车开进田头收购,豆蝉采捡下来后,就过磅、装车、付款。 图片23.png   据该养殖场负责人崔兆光介绍豆蝉,俗称豆虫,学名豆天蛾,皖北称其幼虫为瞎芒茧,近年来,研究发现豆蝉蛋白质含量高于鱼类,还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加工干制后可以做药材使用,也可以炒菜食用,具有降低胆固醇、防止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治疗胃病等特殊功效,有一定的食疗价值,且市场售价较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图片24.png   这几天在千年古郡潼郡村听到最多的就是,以前人见人恨的害虫豆蝉,在崔兆光手里卖上了大价钱,在如今成了摇钱树!成了致富的宝贝。崔兆光以前常年在外打工,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了豆蝉,他认准了这是一条创业之路,于是返乡承包25亩试种,镇村得到这一消息均大力支持。这几天,养殖的豆蝉进入了成熟期,带着工人到豆地里扑捉豆蝉。一只只圆嘟嘟的豆蝉扑捉上来后,用锯末,把豆蝉封存下来,销售到连云港市。   “我今年投资30万元资金,流转土地25亩,用来养豆蝉。豆蝉亩产60公斤,每公斤市场价120元,年亩收益7200元。每亩大豆还能收获350斤,收益在1000元左右,这样我种大豆、豆蝉每亩纯收益在6200元左右,比传统种植每亩多收5000元,一年可以种养两季,仅这一项我的纯收入可以多收入25万元以上”,崔兆光高兴地说。   高楼镇农技员赵绪介绍,高楼因地制宜发展“大豆-豆蝉”高效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大豆不减产,实现一豆双收,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也符合国家的大豆振兴计划的种植目标。农民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收益,达到农业提质增效目的。   近年来,高楼镇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大力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步伐,着力形成“菊花+大蒜+特色种养”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一点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