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一篇文章,内容是关于家庭主妇和职业女性的,文章作者的观点不太赞成女性成为家庭主妇,这本来只是一个关爱女性的话题,结果在评论区持有不同观点的两拨人却吵成了一锅粥。 支持女性应该参与社会工作的一派认为,女性不应该成为男权思想的附属品,把自己的价值寄托在男人身上,靠男人的责任感和良知去获取生活物资,而支持家庭主妇或者全职妈妈的女性认为,家庭主妇和全职妈妈也是一份职业,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不应该受到歧视和反对。甚至于,有的全职妈妈倒过来嘲笑职业女性,自己累半死,挣钱养活男人和孩子,替她们感到不值。 持有不同观点的两拨人吵得不可开交,职业女性们认为女性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寄托在男人身上,如果这个男人负责任还好,女性的付出尚且有回报,但一旦男人不负责任,全职妈妈的下场会很惨,尤其是等女人人老珠黄时被抛弃后生活更加没有了保障。 而全职妈妈们则认为,女性结婚后不但是妻子,更是孩子的母亲,女性为了能教育好一下代而放弃工作机会,牺牲个人价值去为家庭服务,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不应该被同为女性的职业女性轻视和反对。 到底哪种说法对呢?如果让我选择站队的话我可能会站职业女性这一边。 但并不是说全职妈妈的说法就有问题,她们的说法并没有问题,她们的身份也不应该受到轻视,但自我价值认定是一方面,社会价值认定却是另一回事了。 职业女性参与社会工作后,她的价值会受到社会单位的认定,每个月会拿到相应的薪资,会有相应的法律条款保护女性的工作价值不受侵犯,假使女性的相关权益受到侵犯时,执法取证的过程也非常简单明确,有相关的制度依据,但是如果全职妈妈在家庭中权益受到侵犯,执法取证比较麻烦,自古以来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开销本来就是糊涂账,我国的法律目前也没有明确全职妈妈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得到怎样的报酬,所以从各方面的条件来讲,全职妈妈这一身份相应的保护机制不是很健全,一旦全职妈妈权益受损,除了离婚,似乎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 但往往因为孩子的原因,很多全职妈妈在家庭生活中委曲求全,拿着微薄的生活费,做着做不完的家务,还要时不时地受丈夫的奚落和埋怨,家务活不少干,最后还要担负被丈夫养活的名声。 我的一位邻居,丈夫一个月挣五千多工资养着一家四口,但每个月还不好好往家里拿钱,他愿意给妻子多少就给妻子多少,妻子每次张口要钱,都会受一肚子的气,丈夫总是说:咋又要钱呀?上次给你的钱都去哪里了? 她每次都感觉特别憋气,但又没有办法,因为两个孩子都在读小学,她根本就没办法上班。有一次两个人大吵一顿后,女人下决心要自己出去挣钱,她找了一个给医院做保洁的工作,正常上下班,正常星期天,这样就不耽误带孩子。她大概工作了有20多天,但是因为学校老有事,她请假的次数比较多,单位领导很不高兴,最近因为孩子学校有事又要请假,单位不给请,丈夫也出车,她只好辞职。 前几天碰到她我问她工作怎样了,她说干不成了,自己准备去早市做点小生意,无论如何也不在家里坐着伸手跟丈夫要钱了,她不想看他的头脸,也不想生气,自己哪怕一天挣几十块钱,至少那是她自己挣的钱由她自己支配。 有这样经历的女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所不同的是有的女人丈夫比较有能力,拿回来的钱比较多,但是女人在家里的地位相对来说也不及男人高,需要事事迎合男人的意志,在家里基本没有多少话语权。 我朋友自从结婚到现在一直没有工作,因为丈夫不让她出去工作,孩子也确实需要她每天接送,丈夫不吃外面铺子里的东西,她每天六点多一点就得起床做早餐,家里不能乱,一乱丈夫就唠叨,哪怕她有多不舒服也得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丈夫不是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因为孩子补课上兴趣班需要钱,每次跟丈夫要钱的时候两个人都都吵架。而且有将近七八年的时间,她感觉丈夫在外面有女人,每天晚上不到十二点不回家,过年都不好好在家里呆着,夫妻俩冷战长达十多年,她不能问,每次一问两个人就都吵起来,吵得厉害了丈夫会动手,后来她采取了冷战,只要丈夫拿回钱来,她不过问丈夫的行踪。 这样的生活模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朋友说:她想过离婚,但是再找一个就遇不到这种事了吗?一段婚姻就已经让她精疲力竭,她不想再去经历,一个人生活又不现实,不带孩子她舍不下,带上孩子她没办法找到工资高的工作,在家里的十几年,她几乎没有什么工作技能,出去也挣不了多少钱,只能保持现状,最起码丈夫给她的钱,可以保证她们母子有一个比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比起离婚来讲,风险要低得多。 像我朋友这样的全职妈妈也不在少数,她们权当自己的老公给自己打工,以此来安慰自己,但她们需要承受情感上的煎熬,和来自于丈夫的价值鄙视,需要服务好家庭和丈夫,才能获得自己相应的报酬。如同职业女性需要服务好单位和老板,才能得到相应的薪酬,所不同的是,职业女性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但全职妈妈没得选。 就在前两天,我听到几个男人议论家庭琐事时说:女人们也是事情多,男人把钱给你拿回家就行了,你管那么多干嘛?自己又没有本事挣钱,管得还挺宽! 持这样想法的男人不在少数,他们为什么敢理直气壮地这样说?很简单: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只是有的女人并不能真正明白这个底层逻辑。 我不否认全职妈妈的贡献和社会价值,我也绝无歧视全职妈妈之意,但是有一个现实摆在眼前,全职妈妈的利益保障机制目前尚不健全,风险非常大,在这种前提下全职妈妈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相当于拿自己的未来人生赌丈夫的良知和责任心,其风险可想而知,这就不是职业女性对全职妈妈歧视不歧视的主观问题,而是全职妈妈的权益尚且得不到社会有效法制保护的客观事实问题。 我尊重那些为了家庭和孩子全身心投入家庭教育和家庭建设的全职妈妈,但我鄙视那些打着全职妈妈的口号,自己不愿意出去工作,怕苦怕累,轻松的工作干不了,苦活累活又不想干,每天坐在家里游手好闲打麻将,四处闲逛,好吃懒做,家照顾不好,自己也不愿意工作,坐在家里不嫌男人没本事,整天活得像个怨妇,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这种人,往往高呼着女权实际心里想的全是特权,这样的所谓”全职妈妈“是我最讨厌的。 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使女性通过社会斗争为自己争取到了和男性公平竞争的机会,使女性有了更多的选择权,选择怎样的社会身份是女性的自由,只要自己能承担得起后果,也愿意承担后果怎样选择都无可厚非,但往往我们听到更多的是全职妈妈的抱怨声,到底要怎样选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但就我个人而言,我绝对不会选择全职妈妈,因为我更期望我的价值由社会认定,而不是依赖于某个人去实现。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身份呢?你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