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急促的闹铃声过后,周洪起床叫醒儿子宇宇。吃完早餐,母子俩手牵手走进武昌回民小学,一年级(2)班的课堂。 宇宇患有自闭症,为了让儿子能和正常孩子—样,周洪执意要把儿子送进普通学校。武昌回民小学接纳了这对母子,从此母亲和儿子成为形影不离的同桌伙伴。 “我就是一名小学生” 上午8:50,武昌回民小学一(2)班。教室左边第一排,是宇宇的座位,母亲周洪就坐在儿子旁边。 班主任及语文老师正在讲授着课文《李子核》。“有一天,妈妈买回了许多李子……”老师每读完一句话后,周洪也跟着读,并提醒儿子要大点声音。 其间,宇宇偶尔会坐不住想站起来,周洪就拉拉他。老师提问,宇宇也高兴地举起了手,被点起来时,妈妈就和他一起回答。 虽然宇宇的发音不那么清晰,老师还是每次都称赞“你真棒”,全班同学也都为他鼓掌。每每这时,周洪的眼睛就有点湿润了。 整节课下来,周洪都非常认真,必要时还一遍遍地重复读一个字,为了让发音更标准。“我就是一名小学生,老师上课讲的,我都要认真学会,回去还要教宇宇。”周洪说,只要孩子能正常上课,她就很享受这种小学生活。 下课了,一群小朋友围到了宇宇身旁,喊他一起出去玩 ,“阿姨”周洪也被孩子们拉到了队伍当中。而她只有在课间与其他孩子打成一片,孩子们才更欢迎她,才更喜欢主动和有些木讷、不怎么搭理人的宇宇交流。 “我不能放弃他” 算起来,周洪已经在普通学校陪读八个月了。周洪说,儿子5岁时,被确诊为患有自闭症,“我不能放弃他。”她原本在一家医院当医生,为了陪孩子在康复机构进行治疗,她辞职开了家诊所,以便有更多自由的时间陪儿子。 普通孩子6岁入学,可6岁时,宇宇还只会说“爸爸”、“妈妈”这样简单的词汇。 多年来,周洪的目光从来不敢离开儿子:过马路时,宇宇会径直走向车流中;去超市,他往往拿起东西就吃;坐在车上,他也经常忍不住大喊大叫;即使在特教中心,他有时也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去摸一下或推一下别人。 去年9月,周洪开始考虑让孩子到普通小学就读,“我希望他能在正常的学习环境中成长,让他学会自理,学点知识。”因为学校老师无法照顾,一般的学校都拒绝接受这样的孩子,但周洪的愿望最终实现了。 回民小学校长说道,当看到周洪坚定的眼神和宇宇呆滞的表情时,他的心一下子就软了。“给孩子一个机会吧,让他能跟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同一片蓝天下的阳光。”为此,学校专门安排宇宇到了有爱心、有耐心、有方法的资深班主任汪老师所带的班级里。 “我们很幸运” 校长说道,这位母亲的坚强打动了他。同样的,母亲周洪也被学校热心的老师、友善的同学们打动着。 一开学,班主任汪老师就跟学生们说,“有名同学生了小病,如果他发生与你们不一样的行为,大家不要笑他,要帮助他。下课要主动带着他玩。 开始几个月,每到课间,汪老师就来教室跟宇宇说话,哪怕他根本不理她。上课时,汪老师给了宇宇与其他孩子同等的答题机会,而且给予了更多表扬。看到宇宇要上厕所,总有几名小朋友跑过来对周洪说,“阿姨,我带他去。” 目前,宇宇多是在上午学习语文、数学、音乐、体育这些课程,下午他就要离校去特殊机构做训练。“每当我家里有急事时,汪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代替我在教室陪伴宇宇上课。”周洪感动地说,“我们很幸运”。 虽然辛苦,但八个月陪读下来,宇宇的进步却让周洪甚感欣慰。“以前根本不可能在格子里写字,现在能写在格子中间,笔顺也能写对了;以前不会排队,现在能完整地上体育课;我本来觉得他考试得四五十分就不错了,但他期末考了七八十分;以前喊他名字他都不理,现在他能听懂简单的指示了,还可以跟同伴一起出去玩……”周洪表示,“我会一直陪着儿子上学,直到儿子能够独立地适应社会。” 如何陪读 才能有效帮助孩子融合 家长陪读,在入学的自闭症孩子群体中占了很大比重。家长们放弃自己多年的工作,陪着孩子一起走进了学校课堂。难道只有家长陪读,自闭症孩子才能更好地“坐”到教室里吗? 自闭症孩子入学本身就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使是轻度的自闭症孩子,在自控能力和注意力等方面都会有所欠缺。他们在入学后在学习能力上都表现出了很多的问题,比如:他们不懂得课堂纪律;不能专心听讲;没有集体观念,对于老师课堂上发出的指令听若罔闻,甚至会大闹课堂。 这也是很多家长陪读的原因。但是自闭症孩子要回归主流教育,单纯的依靠家长陪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更应该通过与老师、同班学生的有效沟通,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才能到成功学习的目的。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很重要 在一个班级里面,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对于每个孩子并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老师对于自闭症孩子的不了解,很可能会给自闭症孩子定性为“坏孩子”,对孩子置之不理甚至放弃。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只有与老师进行正确、及时、有效的沟通,才能够成功帮助自闭症孩子完成学业。 家长要让老师知道孩子最真实的情况,哪个方面能力较弱、哪个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出现问题后怎么解决。让老师对孩子在课堂上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心里有数,并和老师定期沟通孩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家长在遇到一些专业性的问题时也可以及时向老师讨教。 利用同伴关系给予引导 孩子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家长应该多从同伴关系上面入手,鼓励孩子与其他同学的正常交往,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互动。 让其他小朋友懂得自闭症孩子的一些特征,比如某些奇怪的行为是他们的一些习惯和特点,教会其他小朋友去包容孩子。也可以和老师结合,安排其他小朋友和自闭症儿童坐在一旁,协助他们完成一些课堂指令,在学习上给予帮助,课后协助他们完成笔记和作业。 家长陪读为自闭症孩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辅助,但是并不能完全改善自闭症孩子一些行为,想要提高自闭症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力,还是要从孩子的根本发展入手,给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一般孩子刚入学时,家长陪读可以很好地降低孩子因为突然更换环境而感受到的不安、焦虑和恐慌,也能帮助孩子更快去适应学校的规则。但是在孩子比较适应学校生活,且同学关系稳定建立之后,家长应该适时选择退出,交给孩子独立的权利。这也是融合教育的目标之一。 家长需要在陪读期间做好与老师、同学的沟通,尽量获得理解和体谅,并且教给他们处理孩子常见情况的恰当方式。剩下的,就需要教给学校了,这也是社会融合的第一步。 我要咨询 ☛全国热线:400-618-0402 ☛星希望康复中心地址: 【北京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同学都荟·龙观荟4层星希望教育 【重庆校区】重庆市渝北区泰山大道东段60号附51号一楼星希望教育 【长沙校区】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劳动西路380号星希望教育 ※ 央视公益宣传片:杜佳楣《星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