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看短视频影响孩子大脑发育?四步教孩子放下手机 百家号     2022-06-27 23:22    

大家好,我是洛奇。 大家有带娃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情况一:如果让孩子学习或者看书,他看不下去,但给他一个手机,他可以一直看一天。 这算不算孩子有很好的专注力? 情况二:平时在家里。不和父母沟通,拿起手机。不论是聊天还是刷短视频,总是有说有笑? 孩子的这种快乐值不值得提倡?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稍后再揭晓,今天洛奇就跟大家聊一聊“如何让孩子不再沉溺于玩手机”这件事。 最近洛奇刷到了这样一条新闻:有研究表明:看短视频容易让孩子沉迷。 研究提到,随着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短视频平台在移动网络上风靡。观看快节奏的短视频,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甚至到达了一种戒不掉的程度。 01 为什么孩子戒不掉使用手机? 1. 孩子自控能力不强(其实在玩手机这件事上,大人孩子都一样) 但是危害是,一旦让孩子开始刷短视频,就很难停下来,加上有的大一点的孩子叛逆,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家长立马不让孩子玩手机就会马上黑脸,根本管不了。 更有甚者,有的孩子玩手机的时候是在玩,不玩手机的时候是在想,无心学习,成绩自然不能提高。 2. 因为它的“奖赏机制” 另一个戒不掉手机的原因是短视频的奖赏机制。你可能听说过奖赏机制这个词,短视频的特点就是短,看完一个视频,还有更多相关的视频在等着你。 这些视频会让孩子感兴趣,甚至兴奋,从而激活孩子大脑里的奖赏通路。 但这种兴奋,可能会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专注力! 有专家表示,2~3岁接触电子产品更多的小朋友,在7~8岁时发生注意力问题的可能性也越大。 可以理解成:手机过度的奖赏机制,让孩子们在面对其他事情时,无法获得满足感,所以难以做到专注。 而学习效率 = 智力 + 动力 + 专注力,你会发现,如果孩子失去了动力和专注力,他们的学习效率很难提高。 02 对待使用手机,有必要一刀切吗? 那么,针对孩子玩手机的情况有必要,一刀切得不让孩子使用吗? 洛奇想说这要分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过《为了健康成长,儿童需要少坐多玩》的报告。其中提到: 1-3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7-12岁:针对手机问题不宜强势打压 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如果是年龄尚小的宝宝,洛奇建议等到三岁以后,再让孩子接触一些电子产品。并且从小开始就控制好屏幕使用时间。 不过,如果孩子马上就要沉溺于手机,已经到了影响学习、影响生活,甚至影响健康的程度。那么,他多半到了青春期的阶段。此时,控制孩子使用手机十分有必要,但不宜强势打压。 03 如何戒掉手机的“瘾”? 脑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一件事情上长时间保持专注,比如看书、搭积木、画画。此时他们用到的是定向注意力。 定向注意力是由大脑的前额叶皮质控制的,属于大脑的高级功能。所谓用进废退,孩子的定向注意力锻炼得越强,也会促进前额叶的发展。 前额叶有多重要,前额叶发展越成熟,做出的选择就会越明智,同时做规划、抑制冲动的能力就越强,相当于大脑的总司令部! 如果孩子玩手机有“瘾”,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回归“正常”的轨道呢? 1、用线下时间分割线上时间 对于孩子来说,取代手机的最好办法就是充分的游戏力。也就是说用线下的亲子游戏,或者是同伴之间的集体游戏,和孩子玩手机抢时间。 不论是较远的徒步,还是公园里遛弯,亲子之间的绘本共读,同伴之间的益智游戏,都可以用来代替孩子玩手机、刷手机的那段时间。 2、控制屏幕使用时间 那么,科学的屏幕使用时间应该是多久呢?加拿大儿科学会,和加拿大运动生理学学会建议 2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电子屏幕 2-4岁儿童:每天一小时以下的电子屏幕使用时间 5-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最多两个小时的电子屏幕娱乐使用时间(包括看电视、给朋友发消息、或玩电脑游戏) 另外建议家长,为整个家庭制定屏幕使用时间。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没有使用电子设备,但家长却将电子设备的音量开得很大。这样非常容易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孩子控制屏幕使用时间的习惯。 3. 进行专注力训练 —感统训练 看到这里可能你会疑问,感统训练可以提升专注力吗?答案是肯定的。 所谓感统,是感觉统合的简称。主要是通过视、听、嗅、味、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感觉器官,将信息输入大脑,再由大脑对之加工并作出反应的能力。 通过丰富的感统训练,要求孩子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完成任务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专注与反应。 —舒尔特方格 舒尔特方格是指,画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格,将1~25的数字顺序打乱,填在表格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 舒尔特方格的原理是调动孩子的视觉定向搜索(从1搜索到25)能力,从而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划销实验 划销实验简单概括可以说是将相同的符号,或者英文字母、图案划掉,这一游戏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同时还能帮助孩子提升对于字母、几何图形、数字的认知。 —连线、迷宫、拼图游戏 给大家举一些例子,可以以此参照。这些游戏原理大致相似,都是通过视觉搜索完成游戏。 例如迷宫、拼图游戏等还会有“一些故事情节”,让孩子能够带着目的去玩,增强完成游戏的动机。 写在后面: 分享了这么多方法,今天的讨论话题是:家长们有没有遇到孩子“着迷于”玩手机的情况呢?如果有,您是如何解决的?欢迎评论!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一点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