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间最佳的相处之道:需要好好说话才是教育的核心 百家号     2022-06-27 23:07    

现代的社会,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觉得费心费力身心疲惫。很多父母都会吐槽孩子越大,越不会好好说话,哪怕是简单的聊天也会弄得不欢而散。 造成这种现象很多的原因是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缺少沟通,在沟通的时候才会出现问题。 有很多的父母和孩子之间因为沟通的问题而变得渐行渐远,无话可说。似乎总是找不到话题,不是父母说的孩子不想听,就是孩子说的,父母根本不理解。 让聊天的氛围变得瞬间尴尬,亲子关系在沟通的影响下也变得越来越差。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能够带有情绪和力量的。 有的时候他带来的伤害,往往比一些行为更重,真的会深深地伤到人的心底,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要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有沟通的方法和策略。 好好说话这件事,不光需要教会孩子好好说话。更重要的是,父母也会好好说话,它是人生道路上的必修课,也是促进亲子关系的关键,更是亲子之间的相处之道。 01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有哪些是错误的 父母不会好好说话和孩子沟通出现问题,通常责任都在父母,具体有哪些行为会导致沟通出现障碍呢? 第一、父母强势的灌输 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时候父母总是占有主导地位,根本没有给孩子表达的机会。整个沟通的氛围就是父母一个人的“独白”和“吐槽”,这种不平等的沟通方式,使孩子听得很烦,也不愿意再表达。 第二、父母喜欢的罗嗦重复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父母,好像生活中的“祥林嫂”。习惯性地用不断地重复的话跟孩子沟通,经常说的话就是陈年旧账、老话长谈。 每天什么事情都要反复强调,在这样的重复罗嗦的管教下孩子开始变得和父母一样,说话罗嗦,做事也会变得拖拉和磨蹭,形成“拖延症”。 第三、父母超理智缺乏感情投入 一些父母真的是超理智,在和孩子沟通时依然如此。说话总是讲的大道理,语言逻辑规则都像电脑输入一样准确,缺乏情感。 让孩子觉得跟这样的父母沟通,好像在面对一个“冷血”的机器人。丝毫不能共情也无法产生共鸣,沟通必然会出现问题。 第四、沟通总是变得情绪化 一些父母比较情绪化,情绪随着心情而不断地变化,也决定了说话方式,和说话的语气、态度。 毫不夸张地说,也许前1秒还阳光普照,和颜悦色。下1秒就会莫名其妙的雷雨交加,这样会弄得孩子有些不知所措,心里也会很反感,开始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第五、沟通成了学习的“汇报会” 沟通本来是件非常轻松的事情,可是有些家长在沟通中,却一点都没有给孩子营造轻松的氛围,不是问学习就是问成绩。要知道学习是最枯燥的,也是孩子最反感的。 在这样的沟通氛围下,孩子根本就不会想沟通,即便是心里有千言万语也会藏在心里不愿意再跟父母说。 因为在他们在父母眼中自己任何事情都不如学习重要,父母关心自己的只有学习。对父母很失望,失去信任。 亲子之间关系和谐,离不开良好的沟通。父母要学会好好说话,才能做好教育,也能让家庭充满温馨。 02 父母该如何做,和孩子建立沟通 第一、先要学会倾听 好好说话的基础,是要先学会倾听。要做一个会倾听的家长,在沟通中以孩子为主导,多听孩子的话。不轻易打断,不随便的否定。才可以激发孩子想说的欲望,也是沟通的良好的开始。 第二、回应有方法 学会聆听后,还要学会回应孩子的表达。不要让自己的回用,成为情绪化。认真回应,少作评价。以开放的态度,发散性思维,去回应孩子的问题,建立和孩子的沟通。 父母的回应不光是对孩子知识的提升,同时也是激发孩子多表达多参与。使用开放式的提问,让自己和孩子的沟通能够持续下去。 第三、适当地使用肢体语言 真正的沟通想要达到好的,就要运用好肢体语言,这是沟通中的另一种智慧。不要忽略它的存在,它的巧妙使用可以拉近孩子和自己的距离。 蹲下来目光直视孩子,和孩子有目光的交流。适当地抱一抱和他们有肢体上的亲密接触。 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在这样的氛围下,愿意表达的欲望也会更强,带着满满的幸福感去沟通,心情也会变好。 第四、学会换位思考 共情同理是父母和孩子都要掌握的一项技能,父母拥有了这项技能,可以避免话不投机,沟通无法进行的现状。 多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自己才能真正了解孩子。也能在这种同情共理中,挖掘亲子沟通的兴趣点,为好好说话,良好沟通做好情感铺垫。 第五、少一些指责多一些鼓励 父母学会好好说话,就要少一些指责,多一些鼓励。看到孩子的问题或者错误,不着急地下定义或者情绪化的处理。 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用理智平和的心情去对待。 出现触犯原则的事情时,可以适当的惩罚。用温柔坚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避免大吼大叫的现象发生。按照之前和孩子说好的方式进行沟通,让孩子接受起来心服口服。 小苑谈教育寄语: 世界上最好的沟通就是心与心的沟通。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就要改变自己,只要自己肯改变,就能够和孩子筑造沟通的桥梁。好好说话,亲子关系也会变得更好。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一点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