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结束,毕业生们早已开始放飞自我,但中小学生们水深火热的考试季才刚刚到来。孩子们即将陆续开始期末考了,在此小贝老师想给各位家长先打个“预防针”,无论孩子考试成绩如何,都请家长们不要给孩子“泼冷水”。 家长的态度,不仅决定着孩子的成绩走向,甚至会影响孩子性格的走向。看似一些不经意的批评,却对孩子影响深远。尤其是在面对考试这样的重要事情,对孩子的影响就更深刻。 那考试期间,我们要怎样做才更好呢? 考前切莫嘲笑孩子的目标,打击积极性 中小学,正是孩子自尊心建立的关键期,尤其是在10-12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自尊水平呈高增长趋势,而外部环境对孩子的自尊心塑造影响是很大的。 备考期间,孩子的情绪正处于敏感阶段,精神比较紧绷,他们常常会在心中给自己暗暗定下目标。对很多孩子来说这个目标是“秘密”,如果孩子告诉了你,也恰好说明他对家长是非常信任的。此时家长一定要注意,无论在你看来这个目标是否能够实现,都不要太过直白地打击孩子。 比如排名中等的孩子说想考入班级前五名,如果家长觉得孩子的目标实现有些困难,可以委婉地提醒孩子:“或许这次我们可以选择一点点进步,不用把目标定太高。”远远好过对他说:“你看看现在数学才考多少分,能保持现状就不错了,还想进前五?”同样是劝孩子调整目标,但达到的效果却完全不同。 无论成绩如何,都别采用“泼冷水”式鼓励 我们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殊不知,为了让孩子不骄傲而采取的泼冷水式打压,则可能让孩子自尊体系崩溃。 试想一下,当你满心欢喜拿着好成绩告诉爸爸妈妈,他们的反应却是这样的:“就一次考得好,别得意忘形啦!”、“那不还是扣了好几分,还有待进步。”、“小小成绩别炫耀,刘阿姨的儿子考了年级前三呢!” 听起来是不是很伤人?但很多时候我们不经意就说出口了。 适当的赞美、肯定和鼓励,才更有利于孩子进步,更是孩子自尊心建立的基础。很多自卑、玻璃心的孩子,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而是在一点一点地打击中形成的。 即便孩子的成绩不理想,也没必要过度批评。在孩子遭遇失败或失落时,我们应与孩子共同找出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而不要让孩子单方面的认为全都是他自身的问题。这样才能让自尊体系正在建设中的孩子,得到正向、有力的帮助。 孩子的命运,就藏在家长日常的话语里 其实不只是考试期间,即便是平日,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也应注意不要采取“泼冷水”的沟通方式。比如随意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在别人夸奖孩子时揭孩子的短;孩子取得成绩时只有“善意”地批评,却完全没有赞美和肯定。 这种方式往往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受挫感,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降低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更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缺乏认同感。日积月累,会让孩子形成自卑心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很多名人名家,他们足够优秀,但却总认为自己不优秀,大多都与童年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关系。 很多时候,孩子的未来就藏在家长的态度和话语里,每多一分鼓励和赞美,都会增添孩子内心的力量。如果大家察觉到了从前的沟通方式不妥,不妨从这个考试季开始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