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避开吼叫式教育,保护亲子关系同时与孩子多沟通 默雅妈咪AI教育     2022-06-23 22:56    

我是默雅妈咪AI教育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有不少家长会选择错误的教育方式,这样容易影响孩子的成长同时影响亲子关系。 很多妈妈都在吐槽,自从宝宝出生后,自己的脾气就逐渐增长。 就像一个随时都会爆炸,不断升级的火药桶,稍微出现问题。妈妈瞬间情绪激动,控制不住自己的大吼大叫。 每次发完脾气后,自己又会非常的懊悔,这似乎成了很多宝妈的通病。现在的孩子真的是越大越不好管,脾气再好的宝妈也会被折磨到崩溃。 最初的开始都是美好的,每个宝妈都是贤妻良母。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耐心已经被磨损得消失殆尽,嗓门教育就应运而生。 家长吼叫的方法,很多时候是起不到效果的。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低级教育的行为,对孩子的伤害和影响还会很大的,很多父母却都不以为然。 01 吼骂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第一、吼骂中的孩子容易变得敏感 长时间在父母的吼骂中长大,孩子的内心会极为缺乏安全感。 失去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变得非常的敏感。对父母的一举一动过度关注对他人的一些行为也会十分在意。 这种敏感的性格,使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学习都变得小心翼翼。甚至和别人交往的时候也会显得非常的自卑,懦弱和胆小。 第二、吼骂中孩子的专注力变差 在父母的吼叫中,还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越吼孩子越慌,心情会变得慌乱,专注力也会变得很差,使孩子无法安心地继续学习做事。在父母的吼叫中,孩子情绪变得烦躁,专注力也会受到影响。 第三、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发现,有64.2%的受访者反应身边存在着“咆哮妈妈”。小时候妈妈吼叫成了他们童年的噩梦,使他们对父母极为厌恶。影响了亲子关系,甚至长大后和父母渐行渐远。 第四、影响大脑发育 心理学家说:“经常被吼叫的孩子大脑真的会受到伤害,他们的记忆力和智力也会受到影响。” 吼叫中孩子的心理会变得紧张,也会变得恐慌。总是担心做不好,总是唯唯诺诺,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孩子的反应力。 吼叫是一种负能量的宣泄,负能量总是占据着内心,忽略了世间的美好。消极的情绪一旦长期驻扎在身体里,孩子也容易抑郁。 父母之所以爱吼叫,也是有自己的苦衷。很多时候情绪的爆发都跟孩子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屡教不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使家长内心怒火中烧。 02 跟家长的教育和孩子自身的心理生理特点发展有关 家长教育太强势 小孩子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一些天性慢热型孩子就会出现磨蹭的现象。 他们就需要家长多等一等,可是强势的家长不允许孩子有这样的差距,就靠吼来解决问题的。 还有的喜欢控制孩子,说话也是命令式或强硬灌输式。使孩子从心里感到反感,出现一些对抗行为,都成了家长吼叫的导火索。 家长太啰嗦 还有的家长平时很罗嗦,和孩子的交流也是老话长谈。经常是要求说了很多次孩子也听了很多次,形成了孩子自我免疫。 弄得孩子心里极为烦躁,造成了以后说什么都不会听不爱听的结果。于是很多家长就会利用吼叫的方式,强迫孩子去听。 家长言行不一致 最后就是因为家长并没有做到以身作则,自己的言行都不一致。在遇到一些事情时,家长通常是说一套做一套。 没有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现象,使孩子变得不服管教,家长也只能用吼叫来解决问题。 用吼叫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不光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最后只能害了孩子,等后悔的时候为时晚矣。 03 可以试试这四个技巧 技巧一、学会正确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父母在跟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有同理心,和他们共情。避免自己无效的唠叨和重复,用最简单的语言说得清楚和明白。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有方法有目标简单明了,切记总是啰啰啰嗦反反复复不断催促。 还要多倾听,让孩子有机会表达。最好的沟通方式是互相促进,有回应、有表达。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父母话少一些,做好孩子的合作者和倾听者。 技巧二、学会缓解情绪的方法 父母在教育的这条道路上要做一个理智的人,虽然有的时候我们难以让自己冷静下来。 可以选择转移注意力,或者短暂离开的方式,让自己有情绪稳定的时间。也可以利用深呼吸3-6次的方式,让自己静下来,可以避免教育中吼叫现象的发生。 技巧三、要让孩子变得独立给他们自由 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喜欢整日被父母盯着长大,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自己当家做主的机会。 可以帮助孩子学会独立,也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另外还可以养成孩子的自律,这样即便是父母不吼叫,孩子也会自己要求做到最好。 技巧四、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父母说一万遍的要求也不如自己做到一遍管用,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要求孩子的事情自己也要做到,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也能使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变得更好,更不用再吼叫了。 想要孩子发生改变,靠吼叫是不能实现的。改变自己的这种低级教育,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鼓励孩子。用科学的方法做教育,才能让孩子变得优秀未来更美好。 家长切记要避开吼叫式教育,尝试稳定情绪多与孩子沟通,大家可以评论区留言,说说自己的教育方法一起互动。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一点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