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孩子教育好,就像是培栽一株稀有的植物一样,需要土壤环境、需要耐心等候、更需要技巧和方法,最重要的是每一株植物和孩子的成长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每一株植物、每一个孩子,都是存在着不同的生长习性、和规律特征,只有了解独有的规律和习性才能培育健康的成长阶段,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优秀,但其实优秀并不是天生,而是和后天的成长发育、包括家庭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尤其是孩子在六岁之前是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要孩子从小优秀成为隐形学霸,可不只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把握好度量、掌握好方法,这样孩子的学习成长才会从一开始就不会偏离轨道。 想要孩子从小优秀发展,小学前有6件事千万别“逼”着孩子做,当心好心办坏事: 1、逼孩子分享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乐于分享的大气之人,孩子在学会与人分享的同时,也能够收获到更多交友的快乐,但其实乐于分享一定是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长切记不可怒斥孩子,更不要强迫孩子去分享,当孩子进入两岁左右时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物权意识,如果强迫孩子去分享只会让孩子变得焦躁气愤、甚至没有安全感。 想要孩子乐于分享这是好事情,但是重在于引导而不是强迫,培养优秀的孩子成长,也需要给足孩子发展空间慢慢等待,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有自己的私心,随着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也有着一定的占有欲,这种意识也是孩子人格健全的重要发展,只有让孩子正确认知物品的归属权、使用权,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还是才能够掌握界限,更好地拿捏分寸、发展分享的“大气”。 2、逼孩子成长 希望孩子优秀成长少不了独立自主的成长态度,有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生活细节包括成长态度都要超前发展,比如孩子还小的时候,为了孩子独立坚强就强迫快点成长,不论是独自入睡、不理睬孩子的哭闹,还是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只是让孩子孤军奋战、而没有引导和帮助,这对于孩子的成长绝对是负面的。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他们独特的节奏和特性,我们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充分地理解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不要总揪着孩子的错处不放,更不要拿其他孩子的优点与其比较,即便是孩子走路慢、学习慢、接受能力慢,这又怎样呢?只要我们的孩子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每天都在学习、也都有成长一小步,只不过我们注重于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3、逼孩子勇敢 有一次,听一位当幼师的朋友说,她班里有个小男孩总是不敢上厕所,好几次都是尿在裤子里还不吱声,家长刚开始知道孩子尿裤子不吱声的时候,还把责任都归咎在幼儿园老师身上,家长认为“老师太凶了,孩子不敢开口说话”,嚣张跋扈的问责让当幼师朋友很是委屈,最重要的是没有的事情不能被冤枉、背着委屈。 后来向男孩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原来男孩平时在家里面就害怕上厕所,但妈妈每次都认为“小男子汉害怕上厕所,是丢人的事”,于是每次男孩上厕所的时候都被关在卫生间里,渐渐地,男孩就变得越发惧怕独自如厕了,正是这种逼迫勇敢的恐惧占满内心,才会导致男孩宁愿尿裤子也不要独自如厕。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坚强,但其实恐惧并不是丢人的事情,当孩子面对某些恐慌害怕的时候,家长要及时地询问缘由并帮孩子缓解内心恐惧,只有孩子正确去看待内心才能克服恐惧,积极勇敢地正面应对各种挫折难题,这才是家长培育孩子勇敢的真正引导。 4、逼孩子外向 很多家长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说话、打不开场面,尤其是当孩子见到外人就躲在身后的胆怯举止,经常被家长吐槽“就这样,以后怎么学好习、怎么进入社会生活”,为了孩子的性格乐观更坚强一些,有些家长会逼迫孩子往外向性格发展,经常带着他们去和不同的人沟通交流,希望可以通过社交来打开孩子的语言、和社交场面。 但实际上,每个人的性格都是源自于内心的发展,并且性格不论是内向、还是外向,这都是一种特征,如果逼迫孩子从内向性格发展为外向性格,一旦以“外形性格”作为目标去让孩子发展社交,就很容易产生“别人家孩子”和“自家孩子”的对比,而比起逼迫孩子性格外向,其实孩子更需要的是家庭气氛和家长的关心热爱,充满健康且积极乐观的教育环境,这才是培育外向性格的内在情感熏陶。 5、不让孩子顶嘴 一说起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很多家长都认为“不顶嘴的孩子”乖巧懂事、将来才有出息,其实孩子顶嘴或者不听话,这并不代表就会是坏事,顶嘴背后也恰恰反映着孩子的个人意念,孩子为什么要顶嘴?还不是他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权益而争取机会,每一个顶嘴的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家长希望通过讲道理的方法让孩子明白真理,孩子也希望通过顶嘴的方式让家长关注自己。 很明显,亲子相处里孩子顶嘴也好、家长讲道理也罢,这些都只不过是教育里有主见想法的一种表达,既然孩子顶嘴是为了表达,家长就应该明白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希望孩子有主见、有表达、有想法吗?当孩子顶嘴的时候不妨听一听他们的想法,让孩子尝试以自己的想法去面对,每一份体验的背后都是一份成长,即便是错误的想法也是成长中纠错的经验积累,怕就怕在家长连给孩子表达的机会都不肯。 6、不允许孩子哭 都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但在很多家长看来“哭是懦弱 哭是丢人 哭是堕落”,其实“哭”是人类很正常的情绪表达,一个娃若是连情绪表达的权力都没有,这样的孩子又谈何成长和发展呢?当然这里并不是主张孩子遇事就哭,而是让家长明白“哭”作为情绪中的分解作用,因为会哭的孩子,哭的不仅仅是情绪、还有内心的压抑和负面影响。 一个人的情绪源自内心、发自脾气,控制好内心就是控制好脾气、同时也可以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同样一件事情用不同的内心和情绪看待都是不同的反馈,快乐对应着正能量、沮丧对应着负能量,教育孩子并没有那么复杂困难,只要家长能够学会转换角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在教育这条路上尽量减少走弯路、避免分东离西。 其实,教育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漫长而充满丰富色彩的,尤其是跟随孩子成长的一路收获,家长更像是二次成长的破茧化蝶,尤其是在情绪方面会有着很好的炼化收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