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孩子是有必要的,但是父母要先帮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网易     2022-06-07 22:12    

导语:作为一名持续关注孩子教育并且研究孩子心理和行为的甜甜妈,会经常性地把一些他赞同的理论应用到和孩子日常相处,教育孩子上面。比如她觉得教育孩子不仅仅需要赞美和鼓励,还需要家长的信任。 信任孩子是有必要的,但是家长要先帮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孩子从小就希望可以得到妈妈的信任,这会让他们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会鼓舞他们实现自己目标的驱动力。这种积极的心理机制对于孩子日后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甜甜妈发现最近却掉进了过分信任孩子的坑里面。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疫情爆发的那段时间,全国的小朋友都在家里在网上上课。这样一来孩子使用平板的时间就开始多了。因为甜甜爸妈平时工作比较忙,再加上对甜甜的信任,管的也不是很严格。按照平时的约定,为了保护视力,每天使用平板用来看动画片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时间一到就要关掉。 一开始甜甜还是比较自觉,按照约定来使用平板的。尽管有些不情愿,但是还是可以在到了指定的时间以后主动地把平板关掉。 因此甜甜妈非常认可这样的观点和做法: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充分的信任他们,这样的做法是奏效的。一方面,父母的信任可以给孩子充分的自信;另一方面,对孩子的独立自理的能力还有养成自律的习惯,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慢慢成长为自律的样子,大人教育起来就会很轻松了。 然而好景不长,理想的丰满总吃不消现实的骨感,甜甜开始用各种办法来拖延用平板的时间。一开始是趁大人不注意,故意忽略约定的20分钟时间。等大人想起来了提醒要结束电子产品时间了,还抱着平板不肯放。到了后来还开始看片子的时候声音不外放,瞒着大人偷偷地看了起来。 于是这次给孩子充分信任来养成其自律习惯的实践宣告失败了。甜甜妈思考良久总结了一下失败的原因:信任孩子是有必要的,但过犹不及。 父母对孩子的信任与鼓励,会给孩子极大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得到鼓励、认同与信任的孩子,从小到大心理会比较积极主动、心理健康强大,一生也会少很多挫折,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有足够的毅力与方法去克服。 但是事物总有两面性,过于信任孩子给他百分百的自由,就会让孩子不会分辨真正的爱和放任自由的爱。孩子喜欢用电子产品打游戏或者看动画片,控制的不好就会容易上瘾,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心比较重,他们往往会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家长越是干涉他们的反抗心理就越严重。 所以父母在发现,孩子有电子产品上瘾的苗头时,一开始就应该从思想上给孩子讲明白游戏的危害,引导孩子合理的控制好自己分清主次。很多时候,孩子缺少的只是家长的陪伴,还有别人对他的认同感。除了学习以外,引导孩子多发展个人爱好。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去培养孩子的自律呢? 1、尊重和爱 父母要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给孩子尊重和信任,恰当的放手,即使在过程中受挫也是一种宝贵的经验。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能力感。 2、培养良好的习惯 其实自律是一件对抗人性的事情,人总是天生喜欢及时享乐,讨厌延迟满足的。自律靠的不是意志力,而是习惯。首先可以给孩子立一些目标,这个目标需要在意志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并且从最简单轻松的做起,但是要一直坚持下去。等到这件事情逐渐变成了习惯性的动作,再用意志力加把劲逐渐能完成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时间长了就会发生惊人的变化。 3、让孩子有平稳的情绪 意志力代表理性,情绪是意志力的敌人。所以如果孩子被情绪所支配,他的意志力就会面临挑战。因此,父母要注意孩子保持平稳的情绪,首先父母自身要有稳定的情绪,言传身教,这样才可以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其次,让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和生活,父母不要经常催促和逼迫孩子。 教育孩子要把握好尺度,首先在帮助孩子建立一定的规矩的时候再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当父母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之后,孩子才会变得自律。 推荐给各位家长一套绘本就是《优秀少年成长必读系列》4册,就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将生活中孩子经常会遇见的问题,通过 更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表达出来,那么孩子在看的过程,加上家长的引导,就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 全4本儿童文学书9-12岁四年级课外书小学生课外读物 总结: 爱孩子,需要给孩子信任和自由,但也要有一定的原则和界限。要孩子养成一个自律的习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去面对去努力的。而一旦孩子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父母就会发现以前的很多困扰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亲子感情也会越来越好。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一点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