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应对莫暴躁,好父母不吼不叫,培养好孩子 网易     2022-05-28 23:08    

在育儿过程中,面对冲突,冷静应对莫暴躁。用自然结果法解决与孩子的冲突,我们不应该再像过去那样,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对孩子不是施加压力和逼迫,而是要引导和影响;不是让孩子服从我们,而是要服从社会规范;不是用惩罚来制服孩子,而是要用结果来引导孩子。一些父母,经常借发怒来发挥作用,而不是用行动来发挥作用。这样的行为只会让你精疲力竭并且丝毫不奏效!试图用叫喊来控制孩子,就像仅靠按喇叭来驾驶汽车一样无效。 让我们来思考一个例子,这种情况有可能在成千上万个家庭中的任何一家发生。因为非常疲劳,妈妈想早点休息,打算让她的孩子洗澡上床。但是5岁的球球却不想马上睡觉,球球坐在地板上,玩着他的玩具。妈妈看了看表说:“球球,已经快9点了,收拾好你的玩具去洗澡。”此时,球球和妈妈都知道并不是叫他立即去洗澡。妈妈只是希望他开始想洗澡这件事儿。大约10分钟以后,妈妈又说话了:“球球,现在越来越晚了,你明天还要上幼儿园,我希望你把这些玩具收拾起来,赶快去洗澡!”球球拖拖拉拉地四处走走,并堆起一两个盒子以表示他听到了妈妈的话。然后,他坐下来又开始玩。6分钟过去了,妈妈又发出了一个命令,这一次她的声音中多了一些愤怒和威胁:“现在听着,小家伙,我告诉你赶快行动,我是认真的!”对于球球来说,这意味着他必须收拾起玩具,然后磨磨蹭蹭地走向洗澡间的门口。 球球和他的妈妈都卷入了一场熟悉的独幕话剧。他们都明白规则及对方所扮演的角色。实际上,这只是日复一日重复上演的一幕话剧。每当妈妈想让球球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时,都要以平静开始,再以红着脸大叫和威胁结束,球球直到她达到爆发点之前都用不着行动。妈妈是依靠空间的威胁来控制球球的,所以她必须一直保持半激怒状态。她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被损坏了,她永远也别指望能得到孩子的立即服从。 所以,用行动去获得期望的行为该有多好啊。当父母平静地要求孩子服从,但孩子却置之不理时,妈妈或爸爸应该有一些办法让孩子接受合作。妈妈应该平静地告诉利利去洗澡。如果利利知道这个程序或其他一些不愉快的事会永不改变地发生在他身上,他就会在结果出现之前行动。 有时忽视也是一种力量,有人说沉默是金,其实这只说出了沉默内涵的一个方面,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忽视也是一种力量。 寻找疼爱与规训之间的平衡,父母与孩子的全部关系,都可以在介于疼爱与规训之间精心维护的一种平衡之中找到。疼爱与规训,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关键,与我们能成功培养孩子紧密相关。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一点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