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家长都或多或少对亲子阅读有一定的认识了,但是亲子阅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你真的知道吗? 有些家长会觉得是让孩子早些认识更多的字,有些家长会觉得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每个家长的答案可能不尽相同,但是这些真的是亲子阅读的根本意义吗? 亲子阅读的根本意义? 想要更好地进行亲子阅读,各位家长首先需要认识到亲子阅读不是功利性的,它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家长和孩子可以度过一段快乐的阅读时光。 在《阅读的力量》一书中就曾说过“阅读”是全世界最普遍的交流活动,对于很多人来说,阅读一本好书,让自己沉浸在文字和思想的趣味中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 同理,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本身这个行为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这是谁也代替不了的。 所以,家长不要把亲子阅读当成是一项任务,这样不仅不利于家长和孩子进行更好地互动和阅读,反而还会背离阅读的初衷。 当家长抛弃了阅读的功利性思维时,家长和孩子才能更好地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亲子相处的美妙,进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亲子阅读是要趁早开始的。 很多父母都有疑问,那就是亲子阅读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其实,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亲子阅读就已经可以开始了,这时亲子阅读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孩子熟悉内容,而是培养孩子的“语感”。 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孩子出生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开始亲子阅读了。 或许有些家长会觉得此时的孩子既不会沟通和表达,又不能很好地理解书本的内容,因此没有亲子阅读的必要。 首先,家长需要认识到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这时期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发展欠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进行亲子阅读就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家长阅读的时候,孩子虽然没有回应,甚至可能听不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是可以慢慢积累孩子对于语言的熟悉度的,可见此时的亲子阅读也是有意义的,有必要进行的。 随着孩子不断地成长,他们的各项能力逐渐发展,最初那种亲子阅读模式或许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了,所以家长也需要做出调整,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对亲子阅读的期待。 比如,面对1岁的孩子,他们迎来了语言爆发期,可以简单说些词语或是短句,表达能力逐渐增强,此时家长就可以选择一些有故事情节的但又不过度复杂的绘本读给孩子听。 虽然孩子还不能认识每一个字,但是通过“听”这种形式,也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力,甚至家长多给孩子读几遍的话,说不定他们就可以直接复述出一些故事情节了。 如果是面对再大一些的孩子,比如4岁的孩子,此时家长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主去阅读,此外,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不满足于情节简单的绘本了,他们需要增加一些“阅读难度”,所以家长可以给他们选择一些生动有趣、有寓意、有常识的绘本,这样或许更能吸引孩子读下去。 总之,亲子阅读看似简单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坚持,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所以想让亲子阅读更好地进行下去,家长也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最后,不论如何,家长都要记得亲子阅读的根本意义,这样才能让孩子收获愉快的阅读体验,令他们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