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守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要求,坚持“五个到位”,扎实有序推动农村撂荒地整治。目前,全县共整治撂荒地面积18.75万亩,其中2022年新增整治面积2.96万亩,已完成复耕复种面积6.22万亩。 一是责任落实到位。出台《清水县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县乡村三级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决策、县级分管领导分片抓推进,相关部门抓督导、乡镇党委政府抓实施、村“两委”班子抓落实”的整治工作机制,全力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是宣传引导到位。召开村组会议,宣传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耕地保护政策,采取微信群、乡村大喇叭、入户走访等方式,多渠道发布“严禁耕地撂荒的公告”“致农民一封信”“清水县撂荒地复耕奖补政策和整治方案”,切实提高群众认识,充分调动农民复种的积极性。累计召开政策宣讲会1300余场次,入户宣讲37100余次,张贴标语横幅1650余条,下发政策宣传资料55580余份,发放《撂荒地整治告知书》39500余份,公众号推送关于相关信息60余期,切实在全县营造了撂荒地复耕复种的浓厚氛围。 三是底数排摸到位。把精准摸底核查作为撂荒地整治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做到村不漏湾、湾不漏户、户不漏片,对照国土“三调”耕地未耕种图斑,逐乡镇、逐村、逐户、逐地块对照排摸确认,详细登记撂荒土地位置、面积、类型等信息,建立到户撂荒地台账。至目前,共摸排撂荒地0.62万亩,其中:一年以内季节性撂荒地0.37万亩,撂荒一年以上二年以内0.23万亩,撂荒二年以上0.038万亩。 四是示范带动到位。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经营模式,动员农户将分散撂荒土地统一流转到合作社经营管理,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由合作社集中连片发展饲草玉米、油料等种植。全县新型经营主体共流转撂荒地7.08万亩,流转的撂荒地占复种撂荒地总面积的46.98%。2022年已整治完成2.96万亩,正在整治0.62万亩,已复种各类作物6.21万亩,形成了党社联建合作社带头耕种一批、农村合作组织租赁一批、群众自己耕种一批的良好局面。 五是长效机制到位。时刻绷紧粮食安全红线,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主导作用,持续加大对撂荒地整治督查检查力度,积极向农户入户发放书面通知书,督促农户利用春播时间抓紧整改,对连续撂荒两年以上未及时整改的农户停发当年耕地保护补贴,待复耕复种后重新纳入补贴范围,切实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取得长久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