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笑得“喷饭”,前仰后翻、合不拢嘴。那么小孩子在小的时候,特别是在0-7岁上小学读书之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还是那句话:不要人为地扼杀了孩子的天性——玩耍。 是学习,不完全是。有的家长怀了孩子之后,就整日挖空心思、作好了这样他那样教育孩子的打算,立志要让孩子不败在所谓的“起跑线”上,想尽千万百计、全心全意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什么,于是,系列的胎教、早教,什么的抓紧时间学习、趁早与同龄人赛跑等等行动就一套一套地泡制出来和行动起来了;当经过自己精心”培养”后,取得了一些效果时,就整天拿自己那小孩子说事了,什么我那孩子2、3岁就会背诗,就会写字,写得多好、多标准的字体等等。这种“填鸭式”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法,不否定有一定效果,但实践证明:最终还是起不到多少作用,甚至还起到了反作用。请看一下从古到今,中国历史或者说世界上传说的那些从小就被“培养”出来的“神童”,常态中有几人能健康成长到老的,即使能正常成长到大,又有几人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某一方面有所建树,为国家、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认认真真的思考、搜肠刮肚地找,有是有,太少太少了。即使是个别有所建树的“神童”,在介绍其经历时,只加“小时候比较聪慧”这些话,而没有哪一位说是“在读书前经过爹妈的特殊教育”而成大器的。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都还没生下来,就到外面去买来了很多的书籍,有经济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什么的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我当时好奇地问了一下,你这个人呀,文化又不高,买这么多书来干什么,一时间看得完吗?他回答:”不是我看,主要是为这个未来的小孩子,教育要趁早呀,我们就荒废了,孩子不能让他走我们的老路了。”,言下之意。他的父母无文化,所以他的文化也不高,现在有条件了,要好好培养一下自己的孩子。可后来,这小孩按照他父母的教育方法,会说话就开始教“人之初,性本善”,小时候确实比一般孩子聪明,但后来学习考试,连一般的专科学校都没考得上。 是做事,不完全是。一个家庭有要办的事情,一般应由成年人独立去办,而未成年人特别是0至7岁未上学的小孩子,是不能总是单独去办事的,要去的话,也是由老人或父母领着去办,因为未成年的思维、身体等都还不成熟,办事是不能达到满意程度和效果的,之所以这样,国家的法律才有“监护人”这一硬性规定,从另一方面讲,也就是小孩办错事要由其监护人来担责。小孩子不能独立做事,但适当的、力所能及的去帮助妈妈、爸爸,奶奶、爷爷等老人做一点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可是不作为主要劳动力来使用,如果一家人老是把小孩子当主要劳动力来使用,必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出生三代贫农,小时候犁花犁板都背不动,不到9岁就开始学犁地了,可那是因为我们那儿有“女人不犁地”的习俗,我的妈妈一个人在家,爹爹在百里开外的单位工作来不了,妈妈无耐,只好背了犁花犁板,叫我临时扛着空犁架一起到地里应急而已。不是说我后来无出息、成不了大器就是因为小时候去犁地引起,而是要说的是:孩子可以协助老人做事,但不能完全地独立去做事。 是做人,不完全是。俗话说,人看从小,马看蹄早。做人,从小可以看出来几分,但不是叫你的孩子从生下来那天开始就学习做人,做人的事情是后天一天天成长的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在家庭、近亲属的影响、带动下,逐步一天一天积攒下来的。比如孩子从小就有刚正不阿的性格,敢于伸张正义的习惯,见义勇为的精神,团结进取的作风,敬老爱老的表现,关心他人的好品德等等这些,最主要还是受到父母亲等亲属的影响,在无数次成功和失败之后,不断地去自我总结、自我斗争、自我抛弃、去粗取精而形成的结果,而不是他自己生下来就懂的。要学,做人是每一个人必须学的,但不是在7岁以前,而是在后面的成长时间之中,当然7岁以前也有学习的成分,可不能当真、不能专攻、不能把它当作一件事情去认真办,要在实际生活中当作可有可无的去做,让孩子高兴地做、不要逼到他非要做好为止,这样,才利于孩子的成长、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图片 不能人为的扼杀了小孩子的天性——玩耍。玩耍是小孩子的天性,只要快乐、只要高兴、只要满足,他们就会在各方面表现比较优秀。对于他们的要求一定要有度、有限制的,不能无休止的,适当的时候,根据大人的判断,必要的奖罚也是提高小孩子身心健康的途径。就上述所讲的几个方面要有提高,那么必须以玩耍为前提,自然而然地、不自觉地把一切事情放在玩乐当中去实现,否则,是难以促成其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的。 一是在玩耍中学习。每一个孩子,生来时都是一张空白的纸,要写什么是爹妈的事,从来就不是孩子的事。作为爹妈要作好引导而不是主导、强行。学习上,肯定要根据其特点进行学的,只是看你是怎么引导孩子去学,学了是否有进步,最终的标准就是一条,孩子是否玩得好,耍得高兴,是否满意,如果都达不到这些要求,小孩子要真的学习有进步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玩耍中学习,通过玩耍自然而然地达到学习的目的,而不是人为有意识地去把学习摆在第一位为目的去要求孩子学。 二是在玩耍中做事。同样做事也是这样,作为爹妈,不能强迫,一定要让孩子高兴、要让孩玩够、在玩耍中自然而穿插一些力所能的事情让他们去做,去实践,千万不能要求这样、要求那样,与成年人的标准一样。在这方面,做得好的要表扬,做得不好的、不到位的要适当处罚,经常做到奖与惩明晰,孩子们就会很高兴而不是带着负担去把事情做好。 三是在玩耍中做人。刚才说了,人的人格的形成是离不开家庭的影响的,这很关键,人格教育、引导的成功是整个孩子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要把礼貌礼节,敬老尊老、热心帮助别人放在第一位,逐步引导其树牢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些帮人的事情,亦均要在玩耍中进行,不知不觉中去做,而不是像要求成年人一样,必须这样、必须那样,要知道,只要小孩子一不高兴,一不满意,你这个总指挥机构就会失灵。 总之,玩耍是小孩子的天性,任何做家长的都不能人为地去扼杀掉。0至7岁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主要任务不是学习、不是做人、也不是做事,而是玩耍。只要玩耍到位了、玩高兴了、玩满意了,一切的正面引导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