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会出现玻璃心?给他们开展挫折教育培养自信心 网易     2022-05-23 23:03    

孩子有一颗玻璃心,是很多家长都感到头疼的事情,所谓玻璃心,是指孩子只要面对自己稍稍不能承受的事情,要么是用眼泪表达自己的情绪,要么是畏惧退缩。 总之没有强大的内心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孩子玻璃心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很多家长在日常教育中并没有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成长。 而是表现出了过分的关心,以及过度的关爱,直到孩子已经形成一些难以挽回的习惯时,才发现自己教育上存在的不足。 孩子拥有一颗玻璃心,并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反而是每个孩子都可能出现的成长阶段,家长需要做的是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且找到相应的办法扭转,他就能够摆脱玻璃心的困扰。 我家大宝在幼儿园中班时就出现过玻璃心表现的阶段,他在遇见问题时,想要急切的表现自己的能力,但发现并不能够出色完成时,就会对自己感到非常懊恼,进而对很多事情都出现了没有自信的情况。 对此,我发现孩子的问题之后,便及时地开展了相关的家庭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孩子又重新变得开朗积极起来,直到现在他也没有再出现这种情况。 01 孩子的玻璃心是怎么形成的 想要打碎孩子的玻璃心,首先就要知道它形成的原因,我们不能被他的表象所迷惑,否则就是在治标不治本,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缺少挫折 当今社会,孩子的成长经历都是在温室中长大,有些孩子甚至从小都没有摔过一跤,在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他们很少经历挫折,因为不管遇见任何问题,身后的家长都能为其解决。 所以一旦出现了情况,只需要表现出脆弱的一面,就能够换来帮助。当家长为孩子养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之后,凡是遇到挫折,他都会表现出玻璃心的现象,家长难逃其责,所以想要改变,就要从家长开始做起。 第二、自卑内向的性格 有些孩子非常内向,有些孩子还略带自卑,这些孩子通常脆弱敏感,遇见问题时,通常会表现出无助的一面,没有自信心的支持,孩子就没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出现玻璃心的情况也就非常自然。 内向的性格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原生家庭造成的,但自卑的性格却完全是因为家庭教育所致。 第三、家长过分的养育 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养育,也是它出现玻璃心情况的主要原因。所谓过分养育,是指家长对孩子包办式的教育,他生活起居的一切事物都由家长代为完成,甚至达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境地。 在这种养尊处优的家庭中,很难不培养出玻璃心的孩子,他们缺少独立自主的能力,遇见了很小的挫折,在他们看来,都是天大的事情。 02 如何打碎孩子的玻璃心 想要打碎孩子的玻璃心,家长就要从自己做起,反思家庭教育中的不足,让孩子能够彻底摆脱玻璃心的阴影,家长就要抱有一定的决心,如果不懂得怎样改变,可以参考这三个办法。 第一、培养自信 首先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因为当孩子拥有自信之后,即使家长在其他方面稍有不足,他也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所面对的事情。培养自信要从孩子日常中的小事做起,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 并且积极鼓励他放大这些优点,不要害怕,孩子会因此而骄傲,因为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赞,让他能够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第二、开展挫折教育 在培养孩子自信的同时,要结合挫折教育,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生活中让孩子尽量多地遭受挫折,挫折一词并不是说要让孩子经历多少苦难。 而是让他在生活中的小事上尝到失败的滋味,并且在失败之后,家长帮助他总结自己的失误,让他能够养成战胜自己的习惯。 第三、松开对孩子紧攥的手 最后一点是家长要放松对孩子的管教,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如果家长尝试着让他自己解决问题,便能够发现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脆弱。 不要害怕孩子短暂出现的情绪波动,也不要被孩子的眼泪吓倒。只有家长真正地懂得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才能够,彻底打碎孩子的玻璃心。 谈谈带娃那些事寄语: 如果孩子的玻璃心没有在年幼时期打破,他就会变得脆弱不堪,如果这种性格一直不能得以扭转,他在成年之后也很难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不能够一直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当他长大成人之后,也要组建自己的家庭,面对自己的生活压力,所以家长要从小让孩子强大。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一点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