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开始注意到,生物多样性丧失可能构成与气候变化类似的系统性风险。在金融领域,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未来金融政策也将越来越关注金融体系在防范生物多样性风险和扭转生物多样性损失方面发挥的作用。 2021 年 10 月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 15 次缔约方会议开幕式上发表的《昆明宣言》提出,“转变经济和金融体系”和“调整所有资金流以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据悉,当前全球每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达数千亿美元。在全球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方面有哪些进展?如何科学测算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缺口?如何支持金融行业将生物多样性融入各项投融资策略的制定中,其与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现有相关标准如何相协调? 近日,NGFS研究工作组主席、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全球在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方面的行动正得到加强,今年在中国昆明将就《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