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接孩子排练,那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训练,但在选拔的时候,孩子因为表现比较好就入选了,属于他周围唯一一个被入选的学生。 所以我们家就开始了每周送孩子去训练的安排,风雨无阻,也坚持好几周了。 实际上到那儿才知道,里面被选中的各校的孩子还有很多,甚至同等级别还分为好几个班,相当于里面又是一轮新的选拔。 其实训练挺累的,好几次孩子都跟我说,累极了。但是每次再仔细问他的上课态度,他也会告诉我,还是很认真参与的,虽然内心真的觉得挺累。 但今天孩子偷偷跟我说:“妈妈你知道吗,有一些孩子训练时会带上手机和iPad,一整堂课都躲在老师看不到的地方,玩游戏。有些孩子还商量好对策,怎么样躲开老师的监督。” 我很惊讶:“怎么老师看不到吗?” “哪能啊,一个班人数那么多,老师管不过来的。” 我想了想的确也是,老师哪怕有好几个,一人两只眼睛也盯不了全部的孩子表现,而且还要兼顾辅导和完成训练教学,基本上如果孩子有意要浑水摸鱼,老师也是很难顾得上的。 孩子很天真地问我:“妈妈,你说他们为啥要训练的时候带手机iPad来玩呢,如果都打定主意要玩游戏了,为啥还要来训练?” 孩子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我接完他上课回家的路上。今天广州雨很大,几百个学生,接送的时候很多家长都跟我一样,在门口等了很久,我们翘首以盼,哪怕天再黑雨再大,都在门口等待孩子的小身影出现,然后带他回家。 我的确被孩子的“天真”的问题问倒了。 如果孩子无心训练,那为什么家长还要那么辛苦送孩子来回奔波,各种挤时间出来迁就这个训练的安排; 如果孩子有心训练,为什么要让孩子有机会带ipad手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玩。都是3、4年级的孩子,没有家人的默许,他们能偷偷带出来不被家长知道吗? 我想了想,跟孩子说了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回答了他这个“天真”的问题: “孩子,你有没有发现,其实这是训练也是选拔。你最开始的选拔只是第一关,到了这个课室,是你的第二关。可能你会遇到很多天赋和你差不多、能力和你差不多的孩子,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态度是不一样的。 对于老师来说,他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选拔出那些在训练中表现优秀、成绩优秀、综合水平高的孩子,去在未来迎接更大的机会。 未来的舞台,不可能全部人都出场,但前面的孩子,认真又勤奋,又有能力的孩子,总是有机会的。老师也需要选出这些优秀的学生,毕竟这就是一个训练班,教学目的就是训练,选拔,然后组织表演、参赛和活动。 机会对于每个孩子的确都是均等的,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抓住机会。在这个课室,父母抑或老师都不是影响你们的核心因素,唯有自己,才能影响自己。 所以你能够不受别的小朋友干扰,不因为别人玩游戏而觉得自己也得在上课开小差才爽,而是继续认真积极学习,你就会比其他人更多一些机会。最起码你的认真、勤奋和用心是不辜负你的。” 其实我还很想跟孩子说奶头战略,考虑到他年纪小可能还听不懂,就没讲。以后有机会还是可以说说。 1995年,美国一个战略家提出了“奶头战略”,轰动一时。他说,未来社会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穷人越穷富人越富,中间一定会有矛盾,怎么处理这种矛盾? 他就提出了一个想法,他说往穷人嘴巴里塞个奶头,就可以缓解矛盾了。 那个奶头是什么?就是娱乐业。 大力发展八卦新闻、明星周边,游戏娱乐,这样的产业会让穷人沉迷其中,当他们被这些东西填满的时候,穷人就不会思考了,社会也就没有矛盾了。 听完后,是不是觉得很可怕? 想想现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大家平时打发时间的习惯性做法,又是不是很贴切? 沉迷玩手机的孩子,被浪费掉的不是时间,而是手机会彻底摧毁他们的思考能力。 5月13日于广州 最后的补充 学心理学,也在从事教育领域,我觉得我是很关注孩子的软实力的培养。我觉得知识海洋是学不尽的,但孩子有没有足够的动力、是否有实力尽情遨游,这才是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孩子越大,越明白一个道理:教育不是抢跑,而是长跑。 在我的自驱力年课中,我看到了很多小孩子,正努力着、积极地用最纯粹的心思去感受学习,真希望我们大人都能好好地呵护着这份心意,让孩子在学习和成长路上,一直收获相伴的爱意,而不是冰冷的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