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的路上都会路过一所学校,这个学校的入口正好是处于一个红绿灯的小十字入口。 红灯亮了以后,会有每天执勤的家长站在路边,手拿禁止通行的牌子,提示路人不要通行。因为这个路口的很小估计也就三四米,很多骑行人员或者走路人员都会不管不顾,所以孩子读书日,肯定要有家长执勤。 今天和往常一样的路过该红绿灯路口,听到两位家长聊天:“昨天他们老师在班级群里发了一个孩子在家状况的评分表,你给你们家孩子平了多少分啊?” “我啊,为了治治我们家这个孩子,我特意给他的评分不及格,只给了50分。其实他可以得70分。”一位孩子的妈妈这样说。 “哎,你跟我的想法一样,我也是故意给我们家儿子打了低分,就是为了到学校让老师帮我在管理管理他,让他知道自己与其他孩子的差距。”另一位孩子妈妈说。 绿灯了,我们各自散开了,不知道他们后面说了啥。但是我有一个疑问的是:“为什么要给孩子评分?” 孩子都是妈妈经过十月怀胎辛苦生下来的,他们出生如白纸,没有三六九等之分,为什么长大了反倒是作为父母的我们要给孩子分三六九等? 孩子的一切习惯都是深受父母的言传身教,更应该给父母分三六九等。我之前是在一所大学里当老师,有一次跟一位学生一起吃饭,这个学生吃完饭后,碗壁上留着一圈饭米粒。后来也有过几次吃饭的经历,依然是有饭米粒,最后有一次和他家长吃饭,他家长的碗壁上也是有饭米粒。我想我知道原因了,这是他们家传,他父母如此,他也是如此。 很多家长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是打就是骂,总是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不讲卫生要被打骂,孩子乱涂乱画要被打骂,孩子作业写的慢要被打骂,孩子作业不会还要被打骂…… 在这一次次的打骂中,家长在一次次的伤害孩子,在一次次的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增加压力,在一次次的奴役孩子的天性。 在这一次次的对孩子进行伤害之后,还要在孩子没有愈合的伤口上撒盐。我的题目是为什么要给孩子评分?因为我觉得很多家长在对孩子打骂的时候已经是对他们的一种伤害了,如果在通过评分,在通过别人家孩子的对比,在通过其它方式的攀比,这就是对孩子的第二次伤害,就是在孩子的基础上撒盐。 就如我们一直再说的,没有不能沟通的成年人,对待孩子一样如此,孩子一样是可以沟通的。孩子本来就是白纸,很多东西都是家长给孩子的一个灌输,以及孩子原本的天性,他们需要一定的自我发挥,他们在发挥他们的天性时,我可以鼓励,可以教导和引导,而不是一看到孩子乱涂乱画就打骂,一看到孩子丢三落四就要打骂,你要想想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为什么不能将心比心。 很多家长在自己的脑海里已经设定好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了,就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往自己想的方向发展,完全没有尊重过孩子的想法。孩子一旦偏离了家长脑海里设定的方向发展,家长就会脾气暴躁,就会发脾气,觉得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走,这就是错误的,未来是要受苦的。 总是在嘴上说:“我都是为了你好。”其实这就是家长自我的掌控欲,家长喜欢将自己的孩子掌控在自己的思想里,完全不知道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他们会有自己的思想。 而孩子这样的自我思想,在家长眼里就是叛逆,需要将孩子的思想拉入正轨,继续做自己的“提线木偶”才是正道。所以很多家长会通过打骂,评分,攀比,对比一次次的纠正孩子的叛逆行为。 做过销售的人都流行这么一句话:“客户虐我千百遍,我对客户如初恋。”家长眼里不完美的孩子,被家长打骂的孩子,被家长用来对比的孩子,他们对家长也是如此,家长无论如何给孩子五十分也好六十分也罢,孩子给家长永远是100分,因为他们爱家长,孩子的爱很简单,妈妈对孩子好,孩子就会百倍返还。 家长对孩子的伤害更多的是伤害在心灵上,在性格上。之所以有的孩子懦弱,有的孩子沉默寡言,有的孩子落落大方,有的孩子能言善辩,就是因为不同的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家里家长打骂孩子,对比孩子,这个孩子未来成长过程中肯定会有性格上的缺陷,这是毋庸置疑的。 不要再给你的孩子评分,不要再给你的孩子对比。要评分就如孩子评家长一样100分,要对比就自己家的孩子是最优秀的。100分的家长才能够培育出100分的孩子,优秀的家长才能够培育出优秀的孩子。你眼里不完美的孩子,是因为你自己也不是完美的,你眼里完美的孩子,你也是完美的。你所站的角度,决定你了思维的高度。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句亘古不变的话,就如没有完美无瑕的玉石,所谓的完美无瑕都是相对的。 给孩子评分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也会造成孩子与家长之间产生隔阂。这个隔阂在未来青春期的叛逆期里非常容易暴露,特别是在孩子委屈的时候,更容易想到父母过去对孩子的伤害。孩子百分百是爱父母的,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在他成长过程中会遗留下父母曾经对他的伤害,这个伤害会在未来孩子的性格或者委屈时放大,引发一系列家长与孩子的矛盾。 我经常会说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我今天还要说一句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我们成年人最年轻的父母也要在二十三四岁开始爱孩子,而孩子在他一出生就爱父母,因为他的世界里只有父母,天然亲近父母。父母是他们的全部,即使成年以后,很多孩子依然将父母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孩子现在和未来能够对家长深爱,为什么家长在孩子幼年时更加深爱他,这样在未来只会实现母慈子孝,父慈女孝。这样的不好吗? 这也是佛语里的因果关系。孩子年幼时种下良好的因,才能在父母年迈时收获幸福的果。 请家长不要再给你的孩子评分,不要在对比孩子,更不要打骂孩子,有话好好说。 好了,今天柯柯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你的故事,我来写,我在柯柯的故事等你!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柯柯的故事